【9M12D】鵝口瘡

2011081613:25

 

最近天氣炎熱,好多小貝比都陸續生病 ,真是忙壞了一堆爸爸媽媽。

昨天上班到一半,又接到保母來電說,小布的嘴裡有白白、破皮,我心頭一驚

超害怕是腸病毒的徵兆,再詳問,她說她也不太會形容,所以我就想說回家再

看看狀況,也先預約好明天的小兒科門診,不論如何一定要先去看一下,以示放心。

 

 

我回家後,小布已熟睡,還特別拿了手電筒照呀照呀~ 一看發現,白白像奶垢的

東西,只有在嘴角內的雙頰地方,看似破皮又沒破皮。

馬上又再上網查一下,發現若是腸病毒的話是口腔的後半部會出現水泡潰瘍,這時

心裡就放下一顆大石頭,又查了查,整個感覺跟「鵝口瘡」的症狀頗像的。

隔天一早帶去看醫生,果然是,唉~都怪我沒有好好加強口腔清潔,真是對不起

小布呀!~未來的一星期內,一天要抹五次藥,而且要持續不中斷,才斷盡量斷絕

復發,不然鵝口瘡是有可能一再的復發。

 

不知是剛開始還是這個症狀是不會疼痛,我看小布也沒有歡也沒有不舒服的樣子

所以導致沒有發現有異狀,所以平常真的要多注意小朋友身體的變化。

每次生病,總是讓家長多上了一門課

 

 

關於鵝口瘡的解釋如下,讓大家也認識一下囉!!

一種嬰兒常見的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健康的正常人,口腔和腸道都可能有念珠菌的存在。鵝口瘡就是指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在口腔黏膜所引起的病灶。

原因:
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99%市出生經產道,接觸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1%因抵抗力差、如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藥物、後天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鵝口瘡就可能出現。

症狀:
患鵝口瘡的嬰幼兒,在舌頭、顎及口腔內側可發現白色凝塊的瘡斑,白屑周圍繞有微赤色的紅暈,須與奶垢區別,鵝口瘡在強力擦拭時可能會出現出血點。若不加以治療,病兆可能擴散至喉部,腸胃道而引起腸炎、肺炎,甚至蔓延全身。若是感染程度較輕微,通常無明顯症狀發生,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臨床上嬰兒可能出現躁動不安、胃口不佳,甚至拒絕進食,各位媽媽應注意。

治療:
健康寶寶的鵝口瘡,因為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免疫失調,大都能自行痊癒。但有些寶寶的鵝口瘡,是因為存在著其他誘發因素,像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就必須把誘發因素去除後,才比較容易治癒。
治療可採用抗黴菌藥物,如滅菌靈Mycostatin(Nystatin),效果很好。若使用懸浮液的抗黴菌藥物,則將懸浮液滴入口腔兩側。若抗黴菌藥物為粉劑,則以棉花棒或以紗布包手指沾藥物塗抹口腔。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在餵藥之前,應讓寶寶先用溫水吸吮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服藥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嬰兒再進食任何東西。藥物治療至少持續一週以上或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才能根除病兆。

注意事項:
1.出現在舌頭上及兩頰內側之白色凝乳斑的鵝口瘡,易與奶垢混淆,若硬性除去易導致出血。
2.餵奶前以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3.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煮沸20分鐘以上,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4.哺餵母奶者,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5.寶寶的玩具,也應該定時清洗,清潔時,可浸泡攝氏55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

*治療五至七天後仍未改善,鵝口瘡情況越來越嚴重,嬰兒仍不願意進食或不明原因之發燒發生,應盡快就醫。


轉載自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